早在西元九世紀就已經建城的布拉格,其實有著極為輝煌的歷史。由於地處歐洲大陸的中心點,因此在九世紀建城之時,就已經是波西米亞(Bohemia)王朝的首都。到了十四世紀,查爾斯四世(Charles IV)對這裏的建設更是讓布拉格推向一個鼎盛時期。在布拉格出生以及長大的查爾斯四世,在1355年受嘉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之後,布拉格便很自然地成為首都。而早在成為皇帝之前,查爾斯四世就已經在1344年布拉格升格為總教區時,將城堡內已經有四百多年歷史的教堂改建為一座歌德式的主教座堂,但這座教堂卻一直到二十世紀初才完成修建,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聖維特大教堂(Katedrála svatého Víta)。同時他也在1348年創立了第一所大學,這所名為查爾斯大學的高等學府則是捷克最存最古老的大學。

遠眺布拉格城堡  

Harri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捷克(Czech Republic)這個國家由於地處東歐與西歐的交界處,向來都是通往西歐的門戶。在一次大戰奧匈帝國瓦解之後,捷克和斯洛伐克(Slovakia)這兩個關係較為密切的國家,合併稱為捷克斯洛代克(Československo)。二戰之後,整個國家落入由共黨政權所主宰,雖然在1968年的時候,曾經發生要求民主改革的「布拉格之春」,但最終卻因為蘇聯(Soviet Union)的武裝部隊進駐而告終。最後在1989年德國柏林圍牆(Berlin Wall)被推倒之際,捷克也發動了一場名為「天鵝絨革命」的不流血政變而邁入民主時代。到了1993年,捷克和斯洛伐克再度分裂成為兩個獨立的國家。

  看起來命運多舛的捷克,其實從民族性上就可以嗅出一種堅忍不拔的態度。而這也是我第一次接觸這個國家時的感覺。2007年的十月,我第一次來到捷克,從德國的法蘭克福(Frankfurt A.M.)出發,我和同事一路開了六個小時,超過了五百公里的車,抵達捷克的首都布拉格(Prague)。由於兩個人都是第一次來,加上時間正好接近晚餐,所以我們決定先坐地鐵到市區走走。

Harri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早在2006年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誔生兩百五十週年的時候候就想去薩爾斯堡(Salzburg)了。那年因為工作的關係往返於歐洲各大機場之間,奧地利政府為了擴大慶祝這個偉人的誔生,在許多機場都有相關商品以及活動的促銷。但一直到2010年,我才終於有機會一睹這個城市的丰采。

  結束了一周的客戶拜訪工作,計劃星期天將會飛往馬爾他(Malta)展開下週的工作行程前,我終於有一個星期六的空閒時間可以做這件事。先前還在想要怎麼坐車從慕尼黑到薩爾斯堡,所以在星期五晚上跟同事道別的時候還特別詳細地問了一下。星期六一早,我全副武裝、穿戴好所有保暖衣物後,背起背包朝著只有零下五度的室外走了出去。為了此行,同事特別為我挑了一間位在郊區,但卻離地鐵站很近的旅店。我的計劃是要從地鐵站先坐到慕尼黑中央車站,然後轉火車前往薩爾斯堡,大約是一個半小時的車程。

Harri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柯比意(Le Corbusier)在接受廊香(Romchamp)這個地方的居民委託興山頂教堂時,居民只有三個條件。第一,山坡上水源取得不易,所以要解決教堂的水源問題;第二,教堂要有至少三個禮拜堂;第三,為了可以讓更多的朝聖者可以參與朝聖日,需要一個大空間。

  在接受委託之後,柯比意以他獨有的設計同時符合了居民的三個期望。第一,山坡地勢西高東緩,且西邊是樹林,東邊則有開濶的視野,所以他將朝聖者的席次、唱詩班的席次、神壇和講壇等依次由西到東排列,藉由地勢由高到低來安排,使得每位朝聖者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台上的活動。同時,他安排了曲面的屋頂,東高西低的方式,讓水可以往西面流入教堂西側的儲水池,藉此解決了水源的問題;第二,在曲面的屋頂之上,有三個半圓柱形的凸起,不僅搶住了人們的視覺焦點,也同時在下方形成了三個禮拜堂的空間;第三,而位在東面的室外禮拜堂,則可以容納更多的朝聖者。整個教堂的設計坐西朝東,剛好強調的陽光昇起時的神聖感,同時大大小小的方形開口,也讓教堂內的光線像在跳舞一般有著有趣的對比...」

文章標籤

Harri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從2000年在台北市立美術館看過一次建築師柯比意的(Le Corbusier)的展覽之後,就一直夢想著有一天要親自去法國的廊香(Romchamp)看看那座神似挪亞方舟的山頂小教堂。終於,機會來了!2008年四月,結束了法國的會議行程之後,我自己一個人從法國中部的小城Grenoble坐著TGV列車,經過里昂(Lyon),到巴黎的里昂車站換車,經過五個多小時的車程之後,終於在下午抵達了中繼站「史特拉斯堡」(Strasbourg)。雖然這個周末的目的地是廊香小教堂,但由於仍需轉乘巴士,所以絕計不可能在一天到達,於是我索性就在史特拉斯堡先遊覽一番吧!

陪我消磨坐車時光的婦人  

文章標籤

Harri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或許很多曾經在美西留學的人都曾經穿過美墨邊境,那墨西哥去狂歡的經驗。我就曾經聽過周遭的朋友說得繪聲繪影的,但當我自己親身體驗之後,才發覺這種感覺還真的是很特別。不過,一般去遊樂的遊客大多是從加州(California)穿過邊境到提華那(Tijuana),或是從德州(Texas)到大城Matamoros。但我要去的地方卻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城市。

  2010年的四月,我和同事從美國亞歷桑那州(Arizona)最南端的一個大城土桑(Tucson)開了大約一個半小時的車程來到了美國和墨西哥的邊境。邊境是由一道很長的圍牆所構成,在美國這一端除了幾間小店和一座加油站之外,幾乎是荒涼得可以;但向墨西哥端望去卻是密密麻麻的平房,同時過了邊境之後的交通也是打結的。我們把車停美國這一頭的一個停車場內,然後用步行的方式穿過邊境。

文章標籤

Harri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得我第一次到Guadalajara被大雨整得很淒慘的經驗嗎?看起來我好像真的跟Guadalajara有過節,因為就在第二次前往該城市的時候,又差一點讓大雨給壞了事。

  自從2006年之後,事隔一年我再度前往Guadalajara出差。所不同的是,這次我有一位美國的同事同行。再加上此行我們除了拜訪客戶之外,還會去拜訪一位以前一起在美商工作時的好友,他的家鄉就在這座城市。

Harri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擁有四百萬人口的瓜達拉哈拉(Guadalajara)是墨西哥的第二大城。儘管如此,可能還是有很多人對它很不熟悉。畢竟說起墨西哥,我的腦海裏除了浮現馬雅文化(Mayans)和龍舌蘭酒(Tequila)之外,再也產生不起什麼其他的聯想了。

墨西哥名產Teuqila  

Harri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比起德國人的冷靜、法國人的浪漫、西班牙人的慵懶、荷蘭人的精打細算、東歐人的純樸、北歐人的冷淡,最能形容馬爾他人的一個詞應該和義大利是一樣的,那就是「熱情」。或許由於遊客眾多的關係吧?走在馬爾他人口比較多的城市如Valletta, Saint Julians,到處可以聽到此起彼落的尖叫聲,一整個感覺非常年輕。

Valletta的遊客  

文章標籤

Harri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什麼?是什麼地方?」這是我第一次聽到馬爾他(Malta這個國家的反應。以前有聽過類似的,但總覺得它應該和馬紹爾群岛那種地方被放在一起,地理位置上應該也不太遠才對吧?誰知道,我真是「少小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小時候不好好唸書,長大了才會連這是個國家都不知道!

蕞薾小國馬爾他  

文章標籤

Harri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