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柯比意(Le Corbusier)在接受廊香(Romchamp)這個地方的居民委託興山頂教堂時,居民只有三個條件。第一,山坡上水源取得不易,所以要解決教堂的水源問題;第二,教堂要有至少三個禮拜堂;第三,為了可以讓更多的朝聖者可以參與朝聖日,需要一個大空間。

  在接受委託之後,柯比意以他獨有的設計同時符合了居民的三個期望。第一,山坡地勢西高東緩,且西邊是樹林,東邊則有開濶的視野,所以他將朝聖者的席次、唱詩班的席次、神壇和講壇等依次由西到東排列,藉由地勢由高到低來安排,使得每位朝聖者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台上的活動。同時,他安排了曲面的屋頂,東高西低的方式,讓水可以往西面流入教堂西側的儲水池,藉此解決了水源的問題;第二,在曲面的屋頂之上,有三個半圓柱形的凸起,不僅搶住了人們的視覺焦點,也同時在下方形成了三個禮拜堂的空間;第三,而位在東面的室外禮拜堂,則可以容納更多的朝聖者。整個教堂的設計坐西朝東,剛好強調的陽光昇起時的神聖感,同時大大小小的方形開口,也讓教堂內的光線像在跳舞一般有著有趣的對比...」

十年前的一張明信片  

  這是我1999年時,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建築大師柯比意的展覽中所聽到工作人員的導覽內容。當時只覺得建築原來這麼有趣,一幢建築物原來從設計面來看居然有這麼多故事?這次的展覽勾起了我對建築的興趣,之後也看了許多此類的書籍,認識了更多的建築師,如羅浮宮玻璃金字塔的創作者貝聿銘;設計飛瀑山莊的萊特(Frank Lloyd Wright);巴塞隆那聖迦堂的設計者高第(Antoni Gaudí i Cornet)...等等。每當看書的時候,就會很想親身去驗證書中所寫的內容,而這也成為我此次前來朝聖廊香小教堂的原動力。

  早上十點鐘,我和朋友從史特拉斯堡下塌的小旅館出發,約莫開了兩個多小時的車程後,我們接近了廊香(Ronchamp)這個地方。在休息站裏,我們吃了一些簡單的三明治午餐後,又驅車前往目的地。這個人口不多的小城,感覺上是個很安謐的地方,我們的車子延著緩坡而上終於看到了教堂的入口。我們在紀念品商店左手邊的停車場停好車之後,就慢慢地朝著大門的斜坡往上走。此時我的心情有點興奮,十年前的一個小願望想不到在今天就要實現了,而且愈接近教堂我的心也跳得愈快,有一種莫名的緊張。

紀念品商店與售票處  

  終於小教堂的流線型屋頂出現在我的眼前,這幅景象似乎曾經出現在我的夢中。漸漸地,在走過兩側長滿樹的走道之後,整座教堂如夢似地展開在我眼前。「真的跟做夢一樣耶!」我跟我的朋友說了這麼一句。雖然已經看過許多介紹,但當真的自己來到它的跟前,讓我真得覺得它的美麗、可愛。那看似圓圓胖胖的屋頂之下有一面看似不規則的牆面,牆面上大大小小的方形窗戶好像是小孩子惡作劇戳的洞一樣,但屋頂兩兩個突出看似煙囟的半圓柱體,又好像在宣誓著教堂的原貌一樣。我迫不及待地往裏面走,想去親眼一睹光線灑進教堂的那種柔和。當我走進教堂之後,雖然先前看了很多關於它的文章和圖片,但還是覺得眼前的一切美呆了。接著我又走到了室外,打算慢慢地在周圍繞上一圈。朋友這時候在哪裏我已經完全不知道了。

大門後的斜坡  

教堂的屋頂  

  

教堂的全貌  

大門  

教堂內部  

  雖然天氣陰陰的難免影響照片的感覺,但我不急不徐地按快門,一邊欣賞這座曾經出現在我夢中的教堂。或許已經看太多哥德式的大教堂讓我已經對它們沒有這麼多感動了?又或許是第一次看到這種有別於大教堂形式的小教堂,讓我感覺溫馨而恬靜?又或許是我對它實在是太熟悉了,所以感覺像像是逛自家後院吧?此時我真的覺得跟它好親近。我們慢慢地裏裏外外欣賞眼前這個作品,從室外的禮拜堂、水池、小鐘塔、眺望廊香的美景,到室內的小禮拜堂、朝聖者席位、唱詩席、主祭台等等,絲毫不想錯過任何一點一滴。雖然整個區域不太大,但我們在這裏至少逗留了兩個小時。直到朋友催促我才依依不捨地走下山坡。豈知就在下山坡的時候,久違的太陽突然冒出了頭。我徵得了朋友的同意,又跑回山坡上去多拍幾幅照片,想看看陽光下的它是否看起來會不一樣。

戶外的禮拜堂  

廊香景色  

教堂的背後  

教堂後的水池  

戶外的小鐘塔  

陽光下的小教堂  

  我們的行程在陽光又躲回雲裡後結束。在稍稍瀏覽了一下紀念品商店,買了幾本書和一個專屬廊香教堂的燭台後,我們終於上車緩緩地向回程出發。

燭台  

arrow
arrow

    Harri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